由於疫情關係,今屆活動三名參加演講比賽的香港學生只能以視像形式參賽,惟他們依然發揮出色,分別在小學、初中及高中演講賽中各取得三等獎。香港文匯報近日邀請小學及高中組的得獎港生接受訪問,他們都認為,參賽讓自己更瞭解憲法的地位及內容,比單是看書有用得多。她們所屬學校指出,要有效推動憲法與基本法教育,除常規課堂外,相關活動與比賽也非常重要,並希望特區政府教育局盡快推出國安教育指引,讓學校及老師能更全面開展相關工作。海鈴人情牌 演講滲温情
![]()
海鈴表示,透過參賽瞭解到憲法對於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總決賽早前圓滿結束,其中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中四生張海鈴,獲高中組三等獎的佳績。為在比賽中更好發揮,海鈴更大打「人情牌」,將父親口述的農耕經歷寫進演講稿,讓整個演講充滿着人情味,更具感染力。受訪期間,她亦難掩雀躍之情指,訪問、找資料、寫稿的過程,讓她深刻了解到憲法對於中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性,甚至「比光看書有用得多,這都記到腦子裏!」父輩農耕經驗 寫進演講稿中
海鈴站在教室正中,身穿潔白校服,以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娓娓道來父親的少年時:「30年前,有個男孩站在金色的田野上,學着爺爺的模樣俯身割水稻。在漫長的『擦擦』聲中,泛着清香的水稻在祖孫倆的身後越鋪越遠……」為了這短短的片段,海鈴動用「親情牌」,深入訪問了父親的農耕經驗,將他在黃土中揮灑汗水的經歷寫進演講稿中,從而展示憲法保障人民在法定範圍內經營自留地帶來的影響。「我知道爺爺因為憲法的保障而可以自力更生,才能養活一家人,我也在撰寫演講稿的過程中,瞭解到中國的農業科技發展。」海鈴難掩雀躍,「我在比賽中學到很多東西,比賽過的經驗不一樣,比光看書有用得多,這都記到腦子裏!」不能去現場比賽感可惜
是次為海鈴第二次代表香港參加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比賽,上屆賽事她在初中組同樣獲三等獎,今屆名次進步了更多。之前因修例風波關係,今屆又因疫情緣故,她都只能透過網絡上傳演講影片參賽,「也許我的人比較害羞一點,表現沒那麼有張力,但能夠獲獎還是很開心!」她更笑言,「不能去現場比賽其實是蠻可惜的,因為我也想到北京,當作是『公費旅遊』!」「這次比賽的心態會放鬆一點,畢竟上屆是第一次,怕自己不能為校爭光;我一直就在心中提醒自己:『去年已經比過了,沒事沒事,今年加油就好!』」但海鈴坦言,面對鏡頭還是難免會緊張,「我一緊張就容易嘴瓢,本來會唸的幾個字突然就忘記了怎麼讀,直接卡在那裏,對着鏡頭甚至有點腳抖!」為克服緊張感,海鈴只能多練習,盡快進入文章中,「老師先讓我唸稿子十遍,多讀幾次就能夠投放更多感情,表現更熟悉、更深情一點」。她表示,疫情肆虐難免會對練習有所影響,「我不能每次都在學校練習,有時候老師會用晚上的私人時間,透過視頻指導我;老師會示範一遍,我可以看清停頓、語氣等細節,感受也可以深入一點。」海鈴在訪問間多次提到指導老師、中文科教師陳紫君,「除了與我練習,她又讓我問爸爸和爺爺的農業體驗,演講起來才能更生動一點」,海鈴又笑道,「寫稿時要找很多資料,當中一些加進演講辭中的名言名句,找了很多,但老師都不滿意,所以就一直找、一直找……」陳紫君表示,留意到疫情對全球農產品供應帶來挑戰,所以建議海鈴以農業為演講方向,説明國家如何透過憲法保障農民權利。她坦言,海鈴兩次都無法到北京參賽難免令人遺憾,但她與海鈴於練習過程中透過文字、語音、視頻中增加了解,彼此亦「相認」了福建同鄉的身份,也算是比賽的意外收穫!璟彤雲淡風輕 曾努力已足夠
![]()
璟彤表示,參賽有助加深自己對憲法的認識,對於榮獲小學三等獎,她認為盡力就可以,不需要在乎這些名譽。(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全國各地進入「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演講賽的參賽者,會以「憲法」為題進行演講,比賽節奏緊湊。由於疫情關係,香港參賽者需要上傳演講片段,在比賽現場播出進行評審,其中來自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的小三生韓璟彤獲得小學組三等獎的優異成績。她近日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參賽有助加深自己對憲法的認識。雖然璟彤只有8歲,卻能以雲淡風輕的語氣表示不需過分在意結果,曾經努力便已足夠。「有一天,我在書櫃中找到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憲法》……」在比賽影片中的韓璟彤,身穿整齊校服,在家裏找到一個好位置,不疾不徐地開始了她的演講。璟彤的演講內容講述父親向其講解憲法,從中得知憲法在國傢俱有最高效力,也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在訪問期間,璟彤頭頭是道地説,參加比賽能夠增加對憲法的認識,「我知道憲法是一部重要、嚴謹的法律,每個公民都有權利、義務,不能損害他人的自由。」璟彤媽媽則直言,女兒年紀還小,「以前還沒有接觸憲法,通過比賽,能讓孩子瞭解這部法律。」她説,法律條文對孩子而言始終有些枯燥難懂,需要透過不斷講解提高其興趣,讓她容易記憶。抽時間勤背演講內容
「拍片的時候其實有一點緊張,怕突然忘記演講內容,手震、手心冒汗,怕要重新再拍」,璟彤笑言,「其實我拍了好多遍,都數不完!」而為了兼顧校內考試,只能在試後的一個星期盡量抽時間進行訓練,「要背很多遍,好像被困在家裏,要不停地背。忘記的時候,就繼續温習,直到熟悉為止」,璟彤憶述,「為了讓自己淡定下來,拍的時候就叫自己冷靜一點、冷靜一點」。對於榮獲小學三等獎,璟彤不禁笑言,「當初知道三等獎,還以為是最大的獎項,因為『三』大過『一』呀!」她在言談中沒有一絲的失望,反而用謙虛的態度表示,「媽媽從小就教導我,無論小測,還是考試,付出就會有回報,盡力就可以,不需要在乎這些名譽。」![]()
左起:鄒文婷、韓璟彤、侯達燊、張慧君。(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疫下教師視像指導添難度
由於特區政府教育局去年11月底已經宣佈停止面授課堂,負責培訓的泰伯紀念學校副主任張慧君、普通話教師鄒文婷只能透過Zoom指導璟彤。「備戰過程有點辛苦,不能親身指導的話,效果難免差得多」,張慧君坦言,「以往可以針對演説的每個部分去糾正,例如動作、語氣,甚至可以親身演繹,讓學生模仿我們的表情、神態。」她又指,網絡速度亦非常重要,「有時候我説『等一等』,對方能聽到的時候已經過了幾秒鐘,影響訓練流暢度。」為預備進入下一階的比賽,璟彤只剩下不足兩天的時間準備新的演説題目,對教師、璟彤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戰。張慧君表示,比賽節奏緊湊,在上傳第二條影片的前夕,只能拜託璟彤媽媽在家為其錄影,再給予建議,「雖然還有進步空間,但對於小三生而言,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準備好,已經『好叻』!」![]()
![]()
![]()
![]()
前往“發現”-“看一看”瀏覽“朋友在看”